另一方面,要优化对外负债结构,促使境外人民币有序回流。
三事实上,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要求并非始自今日。从根本上来说,国际货币体系是以国家经济和金融实力为支撑的。
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对整个世界有益,它将有助于减少国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有助于约束关键货币国家不负责任的行为,并有助于恢复全球经济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平衡,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国际货币体系走向多元化的过程中,中国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参见[美]约翰·威廉逊:《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牙买加体系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具有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资产,多样化的汇率安排,以及多种形式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以至在全球产业、贸易中占据较大份额,才能使其货币的流通或交易区域的规模较大,从而增加对其货币的需求。第三,国际收支发生不平衡时如何进行调节的问题。
因此,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发展最终将促使国际货币体系进行调整,以反映已发生很大变化的国际经济格局。历史经验表明,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只有与储备货币国家的经济实力基本一致,才能实现其持续平衡和稳定。这表明经过试点之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人民币FDI)的监管框架可望正式出台。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加快此次推出人民币FDI政策,表明决策层决心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外国投资者从中国境内所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获取并汇出境外的人民币利润以及转股、减资、清算、先行回收投资所得人民币。目前,人民币大规模国际化的条件并不成熟,人民币的科技支撑力严重不足。其三,能够推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
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让银行与企业一样可以破产。有关人士指出,商务部首次发布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的监管框架,从而将去年下半年启动的相关试点项目正式化。
应特别警惕热钱风险中国应加紧推进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专家认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将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善,重要意义在于建立了境外人民币的回流机制,意味着境外人民币回流内地有章可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进展,为人民币资本账户全面可兑换打下了基础。伴随着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热钱通过资本渠道进入国内的可能性在未来可能会超过贸易渠道。我们应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出口企业的议价能力,这才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
最好的办法是人民币流出去,但不流回来,在别的国家和区域使用,目前人民币还远远不具备这种实力。该政策的推出进一步解决了境外人民币的去向问题,并使跨境人民币投资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有益实体经济发展也是重要因素只有这样,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浮动才能形成水到渠成之势。
当前,要加快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关键是三条:一是先要想尽办法让人民币走到境外。进入 夏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金融市场化 人民币国际化 。
因此,降低风险的根本之路,在于尽快推动国内金融的市场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风险不仅在于国际化本身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更在于推动资本账户和汇率变化的转轨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意味着货币职能作用地域和领域的扩大,这会给我国的货币政策带来冲击。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不可避免要触动资本账户与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问题。在中国当前的货币运行机制下,短期内,人民币国际化会进一步加剧外汇储备的积累。二是让境外的人民币能像其他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可用于存款、贷款、结算支付、资产管理、投资、汇率避险等全方位业务,形成自身一定的市场交易、循环规模。与此同时,支持各地区货币区域化和货币金融合作,为人民币的国际化预留空间。因此,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伴,特别需要关注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自由浮动区间的政策搭配和进程。
三是必须让境外各机构与自然人,能通过中国政府允许的人民币可兑换通道,享受或部分享受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收益。后者属于转轨风险,是价格管制放松可能导致的风险。
如果国内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则应尽可能减少由于资本账户管理和汇率过快的、不切实际的转轨带来的冲击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意味着货币职能作用地域和领域的扩大,这会给我国的货币政策带来冲击。
但当今的金融世界不太平,问题太多,主导世界的主要储备货币的运行,不能合理反映国家间的经济实力变化,不能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国要避免现实金融世界对本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就成为一项迫不得已的追求。因此,G20框架治理当今全球经济失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吸取本轮危机教训,改革国际货币体系。
如果国内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则应尽可能减少由于资本账户管理和汇率过快的、不切实际的转轨带来的冲击。而中国放弃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追求,不仅不利于实现自身经济发展所需的稳定汇率环境,对国际社会而言,也缺少了一股能体现世界经济实力格局变化的、对有缺失国际货币体系制衡的改善力量,这将是制约国际货币间汇率过度动荡中的一个遗憾。第二,在人民币逐步区域化的过程中,衔接好汇率与资本管理政策的适度改革。与此同时,要控制好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这可能是比较符合中国经济特征需求的。因为人民币要真正实现国际化,必须允许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这就意味着资本项目下的管制必须完全放开,也意味着汇率水平只能基本由国际和国内的市场供求所决定,但这又恰恰是中国经济近阶段所难以接受的。
实际上,如果世上有一个稳定的国际汇率制度,或者说,世上存在一个平等、互信、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当今中国未必一定要追求人民币的国际化。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显示出不适应的一面。
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会不可避免要触动资本账户与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问题。只有这样,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浮动才能形成水到渠成之势。
配合汇率制度的逐步市场化进程,资本项目下的开放也必然是逐步的开放。后者属于转轨风险,是价格管制放松可能导致的风险。因此,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伴,特别需要关注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自由浮动区间的政策搭配和进程。降低风险的根本之路在于尽快推动国内金融的市场化。
那么,能否使困境降到最低程度?这只能期望中国在战略实施中,第一,汇率政策、资本管理政策与国内改革政策的变动要尽可能地衔接好,以免引起宏观经济的不稳定。2008年的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了该体系的致命缺陷:美元的发行缺乏有效的约束,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
进入 夏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人民币国际化 。未来中国汇率制度的方向,将会融入当今国际经济主导的浮动汇率体系,但在今后八九年内,中国经济面临的大量改革难题与世界经济金融不确定的态势,决定了中国在汇率制度上可能将继续选择与一篮子货币进行关联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然,在浮动区间、浮动频率上更趋于市场化,篮子中货币权重会有所调整),而非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
因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风险不仅在于国际化本身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更在于推动资本账户和汇率变化的转轨过程。但这一改革是个艰巨的、漫长的过程。
本文由赫赫炎炎网乌拉圭著名的不仅是足球,还有葡萄酒赫赫炎炎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同时展开”